前一段時間,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的近況,說起最近的她,會特別關注覺察自己是否有「太過用力」的狀態,如果有,就會回來調整。
這位朋友是一位做事情很仔細、考慮周到的人。如果我是她身邊的同事或主管,跟她共事我會很放心,相信她總是能把事情都做好。
但這樣的她,卻在我們最近的談話中,特別提起想調整自己「太過用力」的習慣。聽她這麼說,我也想知道:這樣停下來去重新調整自己一慣的狀態跟做法,背後是基於什麼原因呢?
於是,好奇的這麼問:
我:妳是怎麼發現自己用力的呢?
友:當然就是做完一件事或結束某種情境後,覺得好累,就是在覺察自己怎麼這麼累之後回頭去想,才發現剛剛是很用力、執著的。
我:那既然這是妳從以前到現在習慣的模式,為何現在會想改變呢?
友:就真的發現自己年紀大了,力氣真的沒辦法都這樣用,才意識到需要改變。
我其實很佩服這位朋友,可以跳脫慣性來看,也許以往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跟模式,不一定就適合「現在」的自己。而不是落入「慣性」跟「自動化反應」之中,無限的循環,之後才再來唉聲嘆氣,甚至當身體承受不住、出現警訊時,才知道要改變。
從我的眼光來看朋友身上「用力、認真、思考周全」這樣的特質,一定在她求學初步入社會的階段,帶來許多的肯定跟認同。就像我說的,我可以想像如果我是跟她共事的夥伴,跟她一起工作一定很安心。
所以,所謂的「用力」這樣的特質,確實也替她帶來許多的好,她在這樣的過程中累積能力、被信任跟自信,「用力」也是帶來被看見的資源。
但隨著生命階段的不同,現在的她,工作已經累積不少歷練,同時也有孩子和自己的家庭生活要照顧,她對生命的追求開始有了不同的盼望,希望自己不總是在用力後那麼的累,希望生命還能有輕鬆跟餘裕感。
於是,在感覺自己用力帶來的好累後,願意停下來,問問自己:「即便依然想把事情做好,但除了用力之外,還有其他可行的做法嗎?」
是因為這樣的覺察,生命不同階段的盼望,以及許多的自我提問,才讓她得以停下來,跳脫出來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審視生活,於是才有了改變的契機。
雖然整個過程我都只是在一旁聽,但看著她在說的過程,那種越說越清楚,眼睛發亮的臉龐,真的覺得朋友好美好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