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面臨工作瓶頸,經常逃避上司催交任務的訊息,同事的關心也讓她很有壓迫感,她覺得找不到生活與工作的動力了。看著她鬆垮無力的樣子,我知道她以前很喜歡打羽球,好奇問她:「最近還打嗎?」。聽到我的提問,她眼睛閃過一絲光亮,但很快又消失不見,回應我:「好久沒打了…」。工作很忙、任務常常緊迫、上司又一直催,越說聲音越消沉。方才瞬間閃現的光采眼神,給了我一些訊息,我請她多談談以前在球場與同伴一起打球的趣事。
聊著聊著,她記起更多從前在球場揮灑汗水的美好時光,臉上開始出現了興奮的表情,垮坐的身體挺直了起來,我請她留意現在身體感到有活力、放鬆、喜悅的部位,在這個提醒下,她彷彿意識到自己身體內的動力原來沒有消失,一直在那裡,等著她重新尋找回來。
身體不只會記錄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事,同時也具有聆聽我們心靈的智慧。有一次我經歷了連續幾天的抄寫筆記後,請夥伴陪我進行身體釋放壓力練習。進行到一半時,我注意到右手臂及肩頸非常痠痛,才意識到在專注工作下,沒留意到肌肉一直過度緊繃著。夥伴問我:「哪裡比較沒有感覺?」,我說頭部好像沒什麼感覺。話才說完,頭頸便開始微微的左右上下轉動,自動進行它想釋放壓力的姿勢,彷彿身體方才一直聆聽我們的對話內容,在必要時加入來回應我們。
在身體工作的經驗中,我不只一次有類似的體驗。當我們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時,身體也在傾聽我們所說的話語,只要留心觀察身體如何回應,便能對我們的生命存在有更多深刻的發現。
然而身體感受會因遭遇創傷而切斷連結,這是出自於身體想保護我們的生存機制,因為可以免於感覺疼痛或者令人無法承受的情緒感受;只不過切斷連結並不表示感受就消失不見,而是意識無法覺知到它的存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大小程度不一的創傷,這是生命過程自然的發展。當生活中的各種刺激出現,包括新聞、社會事件、畫面、聲音、味道、別人的故事等等,如果跟自己曾經的創傷經驗有類似的相關,都可能引發強烈的生理或情緒反應。有些人會困惑自己最近並沒有發生特定事件,卻出現了例如焦慮、悲傷、易怒等不舒服情緒,便可以留心是否受到了外在環境刺激的影響。可以的話,讓自己安靜下來,回到緩慢的呼吸、注意身體感受,或者泡杯茶、散散步、找人聊一聊、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運用一些簡易的方法,讓自己恢復穩定安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