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這一個月來,「確診」兩個字從遠方遙遠的新聞事件來到身邊,除了確認人數的高升之外,更是不斷聽到身邊的朋友或他們的家人確診的消息傳來。從政府防疫政策變更、在學校的學生老師也是隨時因應著主管單位決策而調整(有在學生的家庭就也會整個連動到),甚至連經常去吃的巷口自助餐也受疫情影響拉下鐵門貼出休業公告….整個大環境瀰漫著很濃的不確定、不安的氛圍。
人在面對「不確定」時,內在是會有好多狀態的,這些狀態可能是抗拒、不安、生氣、憤怒、排斥、失控感等等的這些,每個人的感受狀態都存在著差異,但普遍性來說,在面對不確定的當下,都還是費力的。要費力地去面對,去想怎麼應對才好的方法,尤其是資源不足時(時間、經濟、替代人力等都算)。可能光是面對不確定的各種變動,已經耗費大部分力氣,就很容易會忽略那個「難受」或者是「很辛苦撐著」的自己。因為不知道這些不確定的變動日子還要多久,如果光是努力撐著,或是一直不管那些難受的情緒,久了,人真的會受不了。
也是這樣,在此提供一點經驗中有幫助的自我照顧指南,希望給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參考(若你也有自己的獨門自我照顧配方,也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1.寫下自己的一天
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情況?就是每天像陀螺一樣的轉,但一天度過一天後,回想起上個星期的這一天,到底我是怎麼過的?或者明明才幾天前的事,卻好像已經好久以前。其實每天花一點時間,把今天是怎麼度過一天的簡單記錄下來,包含那些瑣碎的是,比方家務、陪小孩、討論、寫紀錄(文章)、運動、追劇、準備餐點等等的,常常在這麼做之後,會有一種「原來我做了這麼多事!」或者「原來這些看起來沒什麼的瑣事就是省不了時間都要做」。而當有了這樣的看見後,常常也因此比較能對自己說聲「辛苦了」,或者更進階的去審視,到底自己是如何使用時間的?也呈現著當下自己的某種狀態吧,除了理解這樣的自己之外,也許如果可以更有意識的去選擇想要降低不想要的,那會很棒!
2.刻意保留可以感受自己的時間
在這個標題的背後,最重要的就是,你如何定義「什麼叫做對你來說的感受自己」。對我來說,在目前,與身體有關的(比方按摩、太極拳跟瑜珈課)是最能感受到自己的時光,而能有這樣的時光,是刻意的安排才能保留下來的。除了身體,大約一個月一次的頻率,會與人約定深度對話聊聊生命變化,這也是可以感受自己的時光。這樣的時間,可長可短,如果對你來說,光是15分鐘的安靜調息靜坐就已經算是,那麼堅定地把這樣的時間保留給自己是重要的,而如果在一整天裡,很少有這樣的時光品質,也許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怎麼樣對自己來說是可以感受自己的呢?可以進入這樣的狀態最短需要多長?在一天之中什麼時段是我更可以為自己保留下給自己的時間的?把想到的寫下來,並且安排進你的行事曆中,也讓家人知道,就會更有機會發生這樣的品質時光。
至於為什麼要感受自己呢?因為先要能感受到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需要,也才有機會嘗試去照顧自己。愛自己的實踐,便是如此,看起來並不難,但實際上要做,還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我們總是容易把工作跟他人的需要擺前面時。
3.維持生活步調
疫情嚴峻下,生活裡的各種考量必然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心理上的限制感也增多。當心理上的受限敢一旦頻繁出現,也會容易出現壓抑、抑鬱的感受,時間短還好,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久了是會在情緒上反彈的。所以在這種處境下,掌握防疫的基本原則,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共餐等的,其他的就盡可能地維持生活步調,才能找到在不確定中的穩定。
4.找尋可以雙向對話的名單(社群)
雙向對話指的是雙方彼此都能在互動中出現「表達與聆聽」的狀態,不管話題是什麼,也不論節奏是快還是慢,這都會是可以有連結的互動。有時候,這樣的對象似乎也不那麼理解所當在生活中就會有,如果可以,試試看刻意的去找尋邀請看看。當談話是可以有來有往,可以表達也可以聆聽的狀況下,都會形成有意義的關係。也或者,在不確定的不安氣息濃厚的當下,也鼓勵自己加入聆聽的元素在跟人或自己的互動中,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可以表達也可以聆聽的人吧。
5.改變「面對改變」的心態
人在面對「改變」的反應是很不同的,這都來自生命經驗或者某種自我設定。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這世上最不會變動的事,恐怕就是無論如何就是會有變動的這件事吧。也確實,當改變過大或者非預期時,人是需要調配身心外在資源才能順利度過的。而你確實也不得不承認,改變也會帶來「新的可能」,就算是那些你不歡迎的改變,都會帶來之前沒想過的「新可能」。就像最近的這一次,一個我長期帶領的青少年小班轉成線上課,雖然實體見面有實體見面的好,但在上線上課時,青少年們因此可以分享他們喜歡的梗圖、影片跟音樂,我們在這一次看到的也是實體課中不會認識到的他,同時這又是他們生活裡重要的面向之一。所以,面對改變,與其抗拒逃避,不如試著去接受,在經歷改變時,就當成是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吧。
6.記得呼吸
前面寫的如果對你來說都不容易起步的話,那麼就記得最後這一個吧:「記得呼吸」。緊湊或不安焦慮的時候,我們往往是不在當下的,緊湊的忙碌外在的事務,擔憂不安於未來。而呼吸是最能把我們帶回來現在,同時感覺到自己當下的存在的。所以如果你什麼都忘記了也沒關係,只要記得呼吸,然後常常吸氣吐氣就好。(不要憋氣)
以上寫的,也是總結在各種不安不確定中,試圖把自己穩住的各種思考與策略。這些方法的提供,都希望成為多一個選項的參考,而非絕對式的建議,畢竟能真正放在自己身上有效的,才是屬於你的。但若這樣的分享,能激發你回來關注自己身心,同時帶來安穩,那就是最好的了。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