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馨慧諮商心理師 孩子不上學,父母最重要的是「先穩住」自己

孩子不上學,父母最重要的是「先穩住」自己

0 留言 78 views

最近的自己,習慣在早上跑步時聽podcast,常常是好幾個節目跳著聽,有一些節目聽了後很有餘味,讓我想起很多事。

這次剛好聽到「青少年拒學症」,節目主持人跟來賓特別從脈絡性的理解來思考青少年拒學這件事,整個討論讓我很有共鳴。

接觸青少年拒學,我最早的經驗是還沒當心理師之前,曾短暫做過一小段時間的中輟生追輔社工。當時會去家訪,了解中輟生的家庭生活狀況。回想起來,那是一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中輟的原因大多跟「家庭支持系統」不足有關,其次是在學校的人際因素,比較少的狀況才是來自孩子本身特質。

後來當了心理師後,有五年的時間在升學型高中跟學生談話。校方表示,現在不上學的學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已經來到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機的時代,學生們也都很習慣網路世界的互動。所以真的會有一些孩子,在「真實的」世界遇到困難挫折時,就會躲到「虛擬的」網路世界去;又或者因為網路世界可以提供他們各種便利的需要,相較之下就沒有動力去克服原本的難題,畢竟改變是吃力的。

我很喜歡在這集節目裡,受訪心理師談到了「青少年拒學的背景脈絡」。他說,為什麼以前的年代不會有拒學?因為以前的人如果不上學,那就一定會被要求去工作,甚至於因為孩子生得多,如果你不上學,那資源就給其他手足。上學不是唯一選擇,所以不上學就得面臨立刻去工作的現實壓力。那要做什麼工作呢?工作對孩子的要求跟去上學比起來,恐怕是更辛苦的。

看到這邊,你大概也會知道,現在小孩的上學,真的跟過去年代有著很不同的背景條件。比方,對現在的小孩來說:上學是他們最重要的事、除了上學讀書大概沒有其他選項、跟留在家裡比起來上學更加辛苦跟挑戰、手機的虛擬世界可以得到滿足、小家庭化後真實的人際互動偏少或者無法滿足….。

在這裡想要提出來的是,當問題出現時,通常我們都會想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消除壓力。但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往往不是只有單一原因,若只想趕快找到一個快速的解決辦法消除問題,有時候反而會落入更深的挫折跟情緒裡。

而在這個時候,若能先放慢腳步、停下來探索:「現在這個問題為何會是問題?」、「問題是怎麼發生形成的?」、「跟問題有關的脈絡是什麼?」,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擴展對問題的理解跟認識,然後再來思索下一步。

受訪心理師也在節目中,給正在面對「青少年拒學症」的陪伴者兩個提醒,我聽了之後非常有共鳴跟認同:

第一、你一定要先「穩住」「自己」

這個「自己」,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專業助人工作者。因為面對拒學,加上外界的眼光或關心,人很容易掉入一種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對事情跟關係的幫助很有限,所以穩住自己是第一先決條件。

第二、要記得「你已經夠努力了」

跟第一點有點像,就是別再責備自己,這樣只會讓自己更無力、更沒能量。而且面對青少年拒學,家長通常不會什麼都不做。有些拒學的狀況會持續一長段時間,穩住自己同時,知道自己已經夠努力了,才可能有力氣的再做點什麼。不管是重新調整跟孩子的互動及關係,或者用一個更長遠的時間架構來跟孩子討論「他自己的生涯要往哪裡去」,都需要先替自己打氣,相信自己有努力才辦得到。

知道有些朋友正經歷著這些難,但願你在困難裡也記得把自己拉出來一點,避免讓問題整個淹沒你;同時相信,這時候我們需要給出時間,總是會找到方法的,而最後我們都會好好的。

祝福正在困境中努力沒放棄的你,深深祝福。

ps.文中提到的podcast節目連結放留言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