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理諮商與療癒 學習情緒管理之前,你該要知道關於情緒的五件事

學習情緒管理之前,你該要知道關於情緒的五件事

by 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
0 留言 67 views

文/ 黃馨慧諮商心理師

多數人比較可以談的多數是壓力,而少談情緒。因為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其實很少好好談談論,在原生家庭我們不談、在學校也不談,進入到工作職場中更是不會談。

也因為少談、不了解,多數人對情緒的認知是陌生的,反應出來的態度則是排斥、抗拒或者害怕,常用避而不談來面對。

從壓力反應再到學習情緒管理之間,我們先來談談有哪五件事得先知道,才會對學習情緒管理更有幫助: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保護系統

情緒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如同剛出生的嬰兒,餓了、尿布濕了會哭,就是在表達他「不舒服」的情緒,也是透過這樣的情緒表達,讓照顧者可以知道「他不舒服」了,才能採取可以緩解嬰兒不舒服的作為,餵奶、換尿布之後,嬰兒的不舒服不見了,就會轉換成舒服、安全的情緒。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情緒,就可以知道情緒是很自然會出現的一種「訊號」,它出現來讓我們知道「自己怎麼了」或者「他(孩子)怎麼了」,然後我們才可以因為知道了,去找原因,然後排除減緩。

很基本的來說,情緒是人類內在的保護系統。

這樣的保護系統原本的正常運作,有可能因為錯誤的對待方式而被破壞,產生對情緒錯誤的認知,就更困難發展正確的情緒應對方式,久了也會造成負向循環。

最初的學習情緒管道來自原生家庭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屬於它獨特的家庭運作,比方飲食的習慣、金錢價值觀、互動模式等等的,家庭是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學習所有事物的管道。

我們身上對情緒的看法、對待情緒的態度也就是來自原生家庭。也就是,我們從原生家庭中的照顧者身上學習,然後內在到他們的態度眼光,後來就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了。

你可以想想你原生家庭的方式,是不是也是你現在的情緒運作方式:

「你的原生家庭可以自在地談論各種情緒嗎?」有些家庭談生活環節,但不談情緒。

「你的原生家庭對負向情緒的接受度如何呢?」有些家庭只能接受正向情緒。

「你的原生家庭是如何表達情緒的呢?」有些家庭是壓抑的,也有的用激烈高張力的方式表達。

「你的原生家庭在對待情緒上頭,有性別之分嗎?」有的原生家庭認定男生不許哭,而女生則是要含蓄。

「有挫折、難過、低落時,你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對待的呢?」有的原生家庭是用轉念、你已經夠幸福了、你想太多或說教建議來回應對待。

除了檢視原生家庭的情緒對待方式之外,你也可以想想跟自己現在的情緒對待方式是否有相關,幫助你更了解你的情緒運作模式是怎麼來的。

不當的情緒對待方式帶來的影響

因為情緒實在是人身上無所不在的一部分,所以在成長過程中,若有遭遇不當的情緒對待,就也會深深的烙印下來,即便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但那個影響會到現在依然繼續。所以回過頭來整理身上到底帶著哪些影響才會如此重要,因為得要先看見,才會知道這裡有雷,才能進一步除雷。

以下幾個常見的不當情緒對待的影響,提供檢視:

「父母(照顧者)的情緒才是重要的,我的情緒不重要」久了以後,我也認為別人的情緒比我的重要。

「別人如果有情緒,那可能是我的錯,我要為他人情緒負責」我總是小心注意對方的情緒,希望不要做出讓他不開心的事,或是照顧對方情緒為優先。

「我一定要表現得開開心心笑臉滿面,不然就會被指責」他們說給我很好的生活,所以我都要開開心心的,不然就是不知足。所以有心事難過時,我只會躲在棉被裡哭,不會表現出來。

「他們常說我想太多了,我會有這些情緒是我的問題」想太多是不好的才會有這些情緒,別人都不會這樣,也許這都是我的問題吧。

「當我表達出真實的情緒後,他們表現得非常緊張擔心或生氣,讓我覺得更不好」他們會問我希望我說,但只要我表達出真實的情緒感受後,他們的反應都讓我覺得不要講還比較好。

以上這些情境通常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也常會帶到親密關係中影響到相處。

常見的情緒迷思

情緒有不少迷思可能影響我們對情緒的理解和應對方式。以下是五個常見的迷思,你可以來看看你身上是否存在著這些迷思:

情緒應該被抑制或壓抑

很多人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所以應該要壓抑,但事實上,情緒是我們對外界的自然反應,壓抑情緒反而會導致更大的心理壓力。健康的情緒表達有助於心理平衡。

情緒是二元的(正面或負面)

我們習慣將情緒分為「正面」或「負面」,但情緒其實是複雜且多層次的。即使是所謂的負面情緒(如悲傷、憤怒),也能提供我們成長的契機。

能控制情緒代表更成熟

許多人誤以為完全控制情緒才是成熟的表現,但事實上,情緒管理的重點在於如何理解、接納並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非強行壓制或忽視。

情緒是由他人或外在環境引發的

雖然情緒可能因外界事件觸發,但我們的情緒反應其實更受內在思維和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培養對情緒的自我覺察,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和模式,才能更好地調整情緒反應。

情緒應該迅速解決或消失

很多人認為情緒問題應該立即處理,讓自己迅速恢復「正常」狀態,但事實上情緒有其自然的消退時間。允許情緒存在一段時間、並進行適當的反思,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層地理解自己。

學習情緒管理的途徑管道

正因為從原生家庭中學習到的情緒方式不見得是正確合理的,也因此會帶著對情緒錯誤的理解繼續下去,而影響身心狀態,人際互動,甚至親密關係。所以我們有必要,去尋求適當的專業管道來重新學習合宜的情緒管理知識方法。

以下所有管道都是學習情緒管理的途徑,在此要提醒的是,因碰觸情緒有時會引發強烈感受,所以找到具備專業背景訓練資格且能示範接納情緒的帶領者很重要。過程中若有任何強烈不適,也須主動反應或暫停。

以情緒為主題的成長課程/團體

在安全可以分享情緒的團體課程中,除了可以探索自己的情緒狀態,也有機會聽到其他人的情緒故事,常常很多人會因此有共鳴、不孤單的感受,藉此對情緒有更廣泛深層的了解。

藝術療癒或自由書寫課程來探索情緒

除了成長團體課程之外,也有人喜歡用藝術療癒或自由書寫的方式,來靠近情緒。運用藝術繪畫或自由書寫,是另一種有別於「用語言表達」的途徑,適合認為自己說不清楚,或者得要醞釀久一點時間才能找到表達方式的朋友。

學習使用卡牌了解情緒—以情緒對話卡為例

出版多時,且廣受歡迎的「情緒對話卡」,是一套有著豐富的「情緒詞彙」、「因應方法」的情緒卡片媒材。

情緒對話卡提供22「玩法卡」系列,上頭有詳細步驟,讓你可以跟著操作情緒對話卡,進一步對情緒有更多認識。(購買可洽台南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若對情緒對話卡的操作使用想認識更多,也歡迎洽談《情緒對話卡工作坊》。

書寫情緒日記

書寫情緒日記,可以從中看見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來由。這樣的紀錄,會在其中越來越知道自己身上的情緒變化,也是一種貼近自身情緒的方式。

心理諮商

在心理諮商中,談情緒是很重要的一塊,因為情緒就代表著這個人最真實的反應。去理解一個人的情緒,也等同於去理解這個人,透過心理諮商對談,讓人對自己身上的情緒運作模式、過去的生命經驗有哪些影響作用,都會在心理諮商中陪伴當事人去整理探索。

提供抒發緩解情緒的作用、檢視情緒模式、練習合宜的情緒表達、發展適合的情緒應對策略等,都是心理諮商能提供的。

你可能也會喜歡...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