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不約而同跟兩個學生互動「受傷」的經驗,分享從受傷裡面學到的內容,其中有個學生因為腳受傷無法順利行走,突然從行住坐臥中,意識到自己平常的急躁與緩慢。
這過程我也想起了自己年前出了一場車禍,當時突然的腳傷也讓自己不得不調整工作、好好休息了一下,很多原本以為稀鬆平常的事,如走路、下樓梯、洗澡……,都要放慢好幾倍速度,甚至反覆休息才能逐漸完工。在過程中意識到,平常覺得很簡單的動作、工作,細細分解以後,是需要動員身體好多部位一起合作出力才能完成的。對於平時默默支持自己工作生活的身體,自然就多了一份敬意與感謝,原來生命當中很多的發生都不該是理所當然。
在會談室中,支持來談者意識到自己的受傷與脆弱,其實也常是一個很重要的歷程。很多時候,我觀察發現,常常不自覺過度努力或獨自承擔的人,很可能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受傷了,或是輕忽那些人事物對自己的傷害與影響……。
「原來傷口這麼大!」
「原來傷的這麼深、那麼重……」
「原來現在我這麼脆弱……」
當我們具體看見自己心裡有傷口時,才有可能甘願放慢速度,嘗試去小心照料,練習更溫柔與細緻地對待自己。如果沒有,我們可能會活在對自己的錯誤認知中,總以為自己還可以,以為再忍一下、再ㄍㄧㄥ一下就會沒事。那樣對自己狀況的不理解,反而會走向跟「復原」背道而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