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上完一門課程,課堂中安排了許多的練習,老師不斷地提醒我們要允許犯錯,剛開始我發現自己的確是不斷地犯錯,但卻少了允許,犯過的錯還會時不時的在腦海中自動播放。我想起曾經談過幾次話的曉雪(化名),她剛進公司業務部門時就接了一筆訂單,忙了一段時間,最後竟是被騙收場,害公司賠了錢。大家事後雖然不再討論,然而曉雪每次在腦海中閃過這件事時,就湧現難受的、令人想迴避的感受。曉雪不想去面對這些情緒,只能盡量不去想,卻有好長一段時間感到悶悶不樂,胸口像是壓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
生活中,不只有犯錯這件事會帶來許多的情緒與身體感受;情緒與身體感受是我們每個人每天不斷發生,卻也經常被我們忽略的經驗。我在閱讀《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時,看到兩句話,想特別提出來跟後花園的讀者朋友們分享:
「願意與情緒共處,才能真實地活著;
覺察到身體的感受,是貼近情緒的第一步。」
此刻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想邀請你暫時停下來,
問自己:
「現在,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呼喚我注意到它?
讓自己安靜下來,做幾個深呼吸,然後等待…」
也許有些熟悉的或陌生的感覺慢慢浮現出來,也許你注意到的是身體某個部位緊繃、沉重,或是輕鬆、溫暖,或者是其他的,在這些感受上稍微待一會兒,謝謝自己願意在這個時候,提供一個空間去看見它、去接待它,然後,再次回到呼吸上。
也有可能,就像我在諮商室中看見的許多人,在剛開始嘗試靠近情緒時,並沒有太多的感覺,或是在身體上沒有什麼感受,也很難用貼切的語言去描述。
這時候我會提出一些邀請,讓我們回到簡單的日常生活中開始,去找回被忽略或遺失的感受,不論是在準備早餐、晚餐、洗碗、做家事、園藝、帶狗去散步、運動,在做這些活動時,去留意視覺、嗅覺、觸覺等等的感官經驗。比方說:當你在晾衣服時,去注意衣服的顏色、花紋、圖案,摸一摸每件衣服不同的材質,聞到空氣中散發著洗衣精的香味,觀察將衣服晾上衣架過程中身體的各種動作。
當你開始覺察到身體的感受,會發現即使在做著看似無聊的重複性工作時,也會有不同的體驗,並且也跟情緒更靠近了一步,邀請你一起來試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