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什麼?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從小嬰兒開始,餓了就哭,開心就笑,我們透過這些共通的情緒反應,來理解尚未能用語言表達的嬰兒,他怎麼了。情緒也是人類彼此間可以觸發同理心、共感共情的重要元素。情緒包含著喜、怒、哀、樂、擔心、害怕、煩惱和嫉妒這些,都是普遍常見的情緒一環。
情緒管理就是要能正視有情緒是正常的,並且學習去覺察與分辨情緒,透過情緒,不只知道自己怎麼了,還要能用健康不危害身心的方式來舒緩情緒,進一步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常見的情緒管理欠佳例子
在學習情緒管理之前,也許從幾個常見的情緒管理欠佳例子來說明,大家會比較有感:
壓抑不表達
相較於其他明顯的傷害行為,壓抑不表達較難被察覺,有這樣特質的人也經常會被發好人卡。但壓抑不表達,長期下來,也許不一定會傷害到別人,卻會傷害到自己,也會對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
情緒只要有了,當不去正視面對,當下看似沒事,卻會在無形中不斷累積,累積久了經常會反應在身體症狀,比方失眠、自律神經失調、胸悶、抑鬱,或者突然爆發。而在關係上來說,因為不表達別人也難以知道你怎麼了,會找不到彼此間舒服相處的互動,看起來不表達情緒是想保護關係,但長久來看,卻不一定對關係好。
成癮行為:包含藥酒癮、暴飲暴食、網路沈迷、工作狂
成癮行為,出現在很多種面向,嚴重一點的有:藥酒癮、暴飲暴食、網路沈迷,甚至於對工作過度投入都算是上癮。這些上癮症狀的背後,可能隱含的有很多無處可去的情緒,比方失落、焦慮、害怕、恐懼、恐慌這些,沒辦法即時用合適的方式來抒發,反而用會危及身心的方式來宣洩依賴。
行為言語霸凌暴力
如果上述的壓力不表達情緒傷害的對象是自己,那麼言語行為暴力傷害的就是他人,以及關係。忍不住用言語行為攻擊他人,尤其是相較下比自己弱小的對象,不管是女性、孩子或下屬,他的內在可能隱藏許久的挫敗、自卑、失控情緒,所以更容易用替代補償的反向行為對待他人。其實他們真正要面對的是自己身上那些從過往累積的難受情緒,而非錯待他人。
情緒管理的難題
隨著情緒管理越來越被重視,想藉由學習情緒管理來改變,但往往在開始要接觸探究情緒時,更能體會到要能做到良好的情緒管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以下幾點來說說,為什麼這麼難:
受外在環境影響
我們的情緒很像是一個湖面,當風吹過或者東西掉落就會起漣漪,而這不是湖面自己可以控制的。而現代手機網路使用普遍的時代,我們更是無時無刻會有外來因素影響,或者在人際互動緊密的環境,都會帶來情緒反應。
受原生家庭影響
大多數的人,對情緒的解讀跟反應模式都來自原生家庭。所以,如果在原生家庭是避談情緒、只能表現正面情緒、用激烈或迂迴方式表達情緒等等的這些,也會影響到我們用這樣的態度來看待情緒。
整體社會環境忽略
我們的社會追求吹捧的是功成名就、賺大錢、考名校的這些主流文化價值,而在這樣的追求下,情緒管理(教育)的重要相形下被忽略。或者一代傳一代的,沒有太多人看重情緒管理的重要,這也會形成一種社會氛圍。
缺乏討論對象
談情緒猶如暴露弱點,那些難受、脆弱、受傷的情緒,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人說,很有可能有二次傷害。而在我們普遍的環境中,多數人對情緒陌生,或者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難題處境時,要能找到合適的人討論跟情緒有關的話題,實在不容易。
情緒不好可以怎麼做?
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刻,所以,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刻是正常的。只要你能用合適的方式對待情緒不好的自己,會慢慢恢復的,分享以下做法:
溫柔的對待自己
有些人,是不允許自己情緒不好的。所以,當陷入情緒不好的狀態時,會告訴自己不可以,甚至責備自己。當情緒已經不好的時候,再加上不允許跟責備,往往造成的結果就是,情緒會比原來的不好更加不好。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當你情緒不好時,就當作給自己放個假,接受偶而也需要放假的自己。如同感冒時,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休息,而不是一直要求或批評自己吧!對待心裡的不舒服,也要像對待感冒的自己那樣,煮一碗熱熱的粥給自己,感覺溫暖後就會慢慢好起來。
找適合談的人說說
什麼叫做適合談的人?這個範圍很寬,但更具體簡單來說,請在談話之前評估一下,你跟這個人談過之後,是否會更不舒服?或出現更多擔心與不安?如果這個人你沒把握,或者你想對他說,卻很清楚會不舒服或擔心更多,那麼這個人就不適合。相反的,更明顯的知道對方可以聽你說、關心你、感受你的感受,不會強迫你接受建議或否定你,就會更偏向是適合談的人。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對象,是很珍貴的存在!
給自己時間消化沈澱
每個人歷經情緒不好的時間有長有短,面對重大事件的失落以及衝擊時,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沈澱。給自己時間,以及知道自己需要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也因為不催促自己要趕快好起來,就不必要在情緒不好時還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可以給自己更多空間消化情緒,時間長了,也會逐漸緩和。
轉換觀點,切換環境
我們常說,所有的事件都是客觀的,但每個人看待它的方式卻是各有解讀,是主觀的。更多時候,真正困擾我們的,不一定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解讀它的角度。所以,如果可以,試試看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也許會好很多。如果換角度思考很難,那麼轉換環境,去山裡去海邊去旅行接觸不同的人事物也會是一種方法。
書寫感恩日記
在心情不好,就像是在眼睛上戴了有濾鏡的鏡片,很容易因為心情不好,看什麼都不好。寫感恩日記,則是另一個顏色的濾鏡,讓我們夠透過感恩日記去看到那些我們所擁有的微小幸福。比方,光是每天起床可以正常去上班,就要感恩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到,不是嗎?常常練習感恩日記的書寫,學習用擁有的眼光來看世界,可以撫平我們在心情不好時的低落沮喪。
情緒不好不代表我不好 ,也不代表永遠不會好
這句話是重點中的重點。在情緒不好時,別忘了告訴自己:「是情緒不好不是我不好,它也不代表會永遠不好。」
情緒就像潮浪,來來去去,會來也會走,情緒不好時靜靜的等待它離開的時候,也許睡一覺就好多了,或者出去走走再回來也不一樣了。
練習情緒管理5大重點
綜合上述的分享,從大家歸納整理一下,要開始練習情緒管理可以從以下五點做起:
關注身心狀況
情緒連動的就是整理的身心狀況,或者可以說,身心狀況好不好才是根本,而情緒反映只是表層。一個身心狀況不好的人,情緒也會跟著不好。更具體的來說,情緒只是一個訊號,這個訊號來告訴我們現在有些狀況不好,太累、不平衡、承擔過多、身體睡眠狀況等,這些才是我們要好好面對調整的根源。
關注內在需求
當需求不被滿足時,也會帶來情緒的波動。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最底層的生理安全需求,再到心理的「安全」、「歸屬感和愛」(親密),最後是社會層面的「尊重」、「自我實現」需求。我們也可以用這些需求層面來檢核,是哪些需求不被滿足,所以有這樣的情緒。
覺察並接納情緒本身
情緒會是越覺察越清楚,越不去接觸就會越無感麻痺。情緒就是我們這個人,在乎情緒也代表在乎自己。我們的內在世界透過情緒來傳達訊息,透過情緒訊息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怎麼了。所以情緒是代表自己內在感受的大使,我們該要歡迎他,而不是把他趕走,叫他不要再來。
給自己時間
給自己時間看起來容易,卻很難做到。因為多數人都有一個對自己「要如何才算是好」的既定印象,所以也會這麼要求自己。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在情緒的歷程裡,時間是一個不能缺少的因素,我們需要時間整理消化,也需要時間悲傷難過,更需要時間找到方法以及恢復。給自己時間真的很重要。
尋求專業幫助
當自己用了很多方式,還是效果有限,或者依然陷在同一個情緒漩渦中,那麼這時候去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是最有效的方式了。很多時候,情緒旋渦裡頭有很多錯綜復雜的脈絡,在當局者迷的情況下,由專業人員從旁協助,陪伴你梳理,都可以像是要解開一個打結的毛線球,不會越弄越打結。
對多數人來說,要找一個即便專業卻完全陌生的心理師談心事,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但這個勇敢也會幫助你縮短獨自摸索的時間,而且是有人陪著妳的情況下,去面對情緒漩渦,同時找到真正能用在自己身上的情緒管理方法。
在情緒的覺察探索過程,「知道」自己怎麼了,也是情緒管理中很核心的一環。得先知道自己「怎麼了」才能去想那我可以「怎麼辦」,最後才是告訴身邊的人,才能透過表達讓別人也知道。這也是在學習情緒管理,不同階段所要學習的不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