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紀錄 走出諮商室外的對話空間

走出諮商室外的對話空間

by 黃馨慧諮商心理師
0 留言 366 views

在上個週日(20210815),高雄晴空萬里的午後,由我擔任主持人進行訪問,跟兩位美少女心理師有一場深刻的對話,除了我們,現場有將近100位夥伴在線上聆聽這場分享會。

聽著宛亭跟憶雯說起他們在山裡、在田野陪伴青少年的故事,那裡頭的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對話時機,伴隨著每一個當下情境組合而成的互動,我深刻的感受到,這是一種「在現場的魔力」。

因為同在現場,在同一片天空底下,也許是滿天星斗,也許是無風無雨的熱度,那種凝結的空氣,只有同在現場的人知道。

我特別喜歡的是,在這樣的現場,不只是我們看見了想陪伴的孩子們,身為助人的心理師也同樣的被看見,於是人的樣子,是明朗又真實的展現,活生生的人。

在這樣的現場,可以不只是助人者跟個案的互動,而有更多的機會,就是我這個人跟你這個人,以人跟人的生命姿態互動。畢竟,同樣的在山面前,或者在準備爬上探索教育裡的高空底下,那種敬畏跟恐懼是都有的。

雖然「在現場的魔力」在事後回顧起來是這麼樣的迷人,但,「在現場的挑戰」也一樣非常巨大。一個是要面對自己心裡,如何拿捏界線的不確定,另一個是得要跟不同系統的工作人員合作,同時也代表著幾乎是24小時都在接案nonstop的耐力挑戰。

界線清楚是一種工作方式,界線模糊也是一種工作方式。

不同的工作方式,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黃錦敦

當我們有機會看到,當助人者打開內在空間,給出縫隙大一點的界線,在某些情境中卻能帶來更大的對話空間時,這份看見是重要的,這樣界線模糊的工作方式能有它的意義,而意義正式人們心中要獨自承擔某些不確定時,重要的支撐。

如何在不容易中看見背後的意義感

是人在不容易中得以支撐的重要力量

-黃馨慧

當天一路聽著宛亭跟憶雯說著這些故事,邊聽著她們的說,我生命裡頭曾經有過的「在現場」的畫面也隨之浮現,在那個時候我才終於想起來,為什麼一開始我會主動地說想擔任這場活動的訪問者。

大學期間我參加的是救國團基層文化服務隊(社團),每個寒暑假我就會到台灣的各個偏鄉辦兒童夏令冬令營隊。背著睡袋帶著鋼杯的出隊人生,是我某段人生裡重要的印記。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菜鳥專任張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帶著一大群志工跟國中生去做山訓,那個營隊叫做青少年自我挑戰營。

只是想起那個歲月裡的自己,還不夠懂得理解人,也不夠理解自己。回過頭看,也許這是心中的小缺憾。

曾經感覺到被療癒被支持的

現在也想用這樣的方式去療癒人

-吳宛亭

我想是這樣

我是因為敘事才更懂得裡如何理解人跟自己的

所以總是希望如果可以

可以把我得到的來在我身上的

也傳出去給人、給世界

宛亭FB: 跟著吳宛亭諮商心理師去冒險

憶雯FB: 旅程中的敘事

走出諮商室的對話空間:https://blog.xuite.net/blackgrace/forest/589888530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