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第一次要接觸心理諮商時,最關心的就是心理諮商費用,常常有人問「為什麼這麼貴?」、「有健保給付嗎?」,這一篇文章來跟大家介紹各種健保、免費心理諮商的管道跟優缺點,以及自費心理諮商費用。
心理諮商是什麼?
心理諮商是一場專注的對話,焦點在你身上,在諮商室裡,心理師專注聆聽你的話語,引導你慢慢摸索出沒注意過的想法跟感受,專屬於你的時間,承接你的狀態,聆聽表達真實想說的,是心理師專業訓練的內涵。
所以,心理諮商不僅僅是處理心理疾病,它更是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也幫助你找到內在的力量。而這個內在力量才是你可以帶著走,去活成自己喜歡樣子的最大利基。
心理諮商費用:健保、免費、自費心理諮商管道
心理諮商費用分為健保、免費及自費心理諮商,各自有不同的管道跟預約機制,包含優缺點也一起介紹:
健保心理諮商:醫院身心科門診轉介
依據衛福部雙合醫院說明,民眾至身心科(精神科)門診看診後,若經醫師評估有心理治療需要,才會轉介至臨床心理師,會談時間約為40至60分鐘,病歷中需記錄下心理治療的摘要內容。
免費心理諮商:政府或各單位補助
所謂的免費心理諮商,並不是真的「免費」,而是政府跟單位編列預算吸收個人須自行負擔的心理諮商費用。
所以依照不同的年齡、身份別、單位資源都可能有心理諮商費用補助,大家可以從這些面向來查詢是否有適合自己的免費心理諮商資源。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衛生福利部自113年8月1日起至114年12月31日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45歲民眾有心理諮商需求者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有加入此方案,但政府核撥名額有限,等待時間不一定,若有想候補的朋友可以官方Line聯繫我們,填寫表單預約候補候等待通知。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單次心理諮商
提供高雄市民的單次心理諮商,洽詢電話:07-7161925,公告如連結。
勞工免費心理諮商
針對有投保勞工職業傷害保險的勞工身份者,提供免費心理諮商。以職場壓力為談話範圍,且須申請(公告如連結)。
政府或企業員工諮商
具有公務人員身份者,滿多單位都有心理諮商補助辦法,以社會助人性質的主的民間團體基金會也多有提供這樣的員工諮商補助。但各單位的申請流程不一,這需要自行聯繫各單位的人事室,建議有心理諮商需求且具備相關身份的朋友可以主動詢問。
在我們實際接觸有提供員工諮商的單位,目前普遍的保密原則都做得挺好的,人事室(或會計)都只有協助費用核銷的處理,不會涉及談話內容及隱私。
自費心理諮商收費與隱形成本
目前一對一的個別心理諮商自費心理諮商收費為2000-3000元,一次談話時間為50-60分鐘。需要兩人以上的伴侶/親子諮商,費用則為3000-4500元,時間也會拉長到80-90分鐘進行。
沒有接觸過心理諮商的人會用「這只是聊天講話就要收這麼多錢」的角度來思考心理諮商,但對於一個心理師來說,在提供一次60分鐘的心理諮商背後,是有很多不為人知隱形成本的。
首先,是心理師養成教育帶有的成本,台灣所有的心理師皆為碩士級且需要通過國家考試。而碩士級的定義,不只是學分畢業論文的要求,還加上一整年的駐地全職實習才行。
而這些都只是基本的,要能成為一個能通往人心的心理師,各種的專業訓練工作坊,是不可缺的,以及在新手階段接受督導,投入的時間費用都不在少數。
最後是進入到諮商談話階段,除了實際談話的那一個小時之外,心理師的每個個案都不同,從最開始的準備、聯繫、諮詢到結束後的資料整理,或者額外的空間準備、轉介聯繫等等的,都是看不到的隱形成本。
健保、免費及自費心理諮商優缺點
自費心理諮商最顯而易見的缺點大概就是費用的考量,但它的優點則是:具有彈性、機動性,來談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跟時間,選擇適合的諮商所心理師,不會被侷限次數跟談話主題,同時也沒有健保註記,更能兼顧隱私性。
相反的,健保及免費諮商則是有一定的預約申請流程,每一個方案都有自己的規定,次數或者可預約時間也有限制,等待時間也會比較長。
心理諮商是我要的嗎?適合我嗎?
閱讀到這裡,也許您已經對於健保、免費跟自費心理諮商管道有基本的了解。在真正進入到心理諮商前,您也許也會不確定心理諮商這項專業服務是否適合自己?提供以下四點評估指標供您參考。
以談話做為互動基礎
在心理諮商中,針對不同服務對象跟談話主題,有些心理師會運用卡片媒材、自由書寫、藝術繪畫等工具,來協助來談者表達自己想說的。即便如此,在心理諮商中,用「說」來表達還是一個重要的互動基礎。
所以來談者如果是處於有身心狀況的急性期,思緒紊亂、生活功能混亂、失序,甚至於排斥恐懼與人互動說話等情況,都會建議以醫療就醫,讓身心狀況可以穩定下來為優先。
改變的核心是當事人本身
真正進到諮商室,跟心理師談話的人,就是當事人本人,也才是心理師真正可以工作的對象。
心理師會在談話過程中,運用自身的專業,協助當事人去釐清目前的問題、可以嘗試的方法、想改變的目標、情緒的抒發調適等,這些都是心理諮商可以做的。即便如此,改變的關鍵點還是有一定程度是在當事人本身,所以心理師也才需要跟當事人一起討論。
也會有一些情形是,家長把小孩送來心理諮商而希望心理師協助讓孩子有所改變,或者伴侶諮商中期待伴侶改變,這可能都不會是心理諮商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帶有情感性、支持的回應
心理諮商有一個特殊性在於陪伴。陪伴當事人經歷著一段不容易的歷程、陪伴當事人找到復原的力量、陪伴當事人從谷底慢慢的找到支撐點、陪伴當事人在迷霧中找尋方向…。
所以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不單單只有設定目標,找到達成目標的方法,對很多當事人很有感的部分,都來自於心理師在陪伴歷程中的對待,包含著帶有情感性、支持的回應與看見。
具探索、釐清性質的談話,會有更清楚的看見
在諮商中我們很常遇到來談者跟我們說:
「這些誰誰誰都跟我說過了,我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心理師好神奇喔,明明你說的這些也有誰跟我說過,但他跟我說的時候我就是聽不進去,但你跟我説就可以誒~」
沒錯,很多人都是這樣,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多時候,即便旁觀者清,不斷告訴當局者該怎麼做都沒有用,那是因為當局者「自己看不清」,所以旁人再怎麼說都沒用。
也因為如此,心理諮商中如何讓來談者可以「看得清」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方向。心理師運用的方式就是透過提問、澄清,陪當事人去探索他還有哪些沒有說出口的心情、糾結、渴望,甚至於遺憾等等。這樣的探索跟釐清,有機會幫助來談者,在這個問與答,探索與整理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處境,有種越來越清楚的自我看見出現。很多時候,當清楚了,看出去的角度跟能做的決定也就會跟著不同。這也是需要時間來回對話的過程。
這篇文章的最後想表達的是,我們可以理解對多數人來說,自費心理諮商所費不貲。所以除了介紹健保跟免費心理諮商管道之外,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自費心理諮商可以回應到每位來談者是量身定做的,更重要的是看到選擇心理諮商可以帶來的自主性跟價值感。
若有其他想多了解的請聯繫我們,也歡迎直接預約諮商讓我們有機會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