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你自己嗎?」如果有人這麼問你,不知道你會怎麼回答?喜不喜歡自己背後的概念,也就是自我認同。這一篇文想探討的是,如何把外在成就肯定跟對自己的喜歡脫鉤,也就是,那些我所追求的目標一樣可以追求,我知道我會繼續努力達成,但,即使還沒抵達最終成就,我都還是可以喜歡自己,認可自己。能喜歡自己,是一種很好的生命狀態,雖然這件事不容易,但卻非常值得努力。
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
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
高雄苓雅區心理諮商所。一個以敘事為基底、在一方安靜存在的諮商所,鄰近高雄文化中心。我們有多位不同專長取向的諮商心理師,提供貼近您且安心的心理諮商服務、身心課程,以及專業人員督導及訓練課程。聯繫時間非假日週一至週五15:00-21:00。
-
-
年齡焦慮像是一輛不斷催促著你上車的高速火車,當站在高速火車站的月台,請別忘了,給自己更多的允許,去了解在火車站裡,還有好多不同選項的車種,目的地也不同,我們並不是只能上同一輛車去同一個地方而已。這篇文提供四個方法,陪伴你面對年齡焦慮。
-
你常常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嗎?我們打開社群媒體的時候,好像常常會因為看到其他人分享生活而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篇文帶你了解社群焦慮的底層原因,並提供減緩社群焦慮方法。
-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與「高產出」的時代,不少人都有過「睡不好」、「失眠」的經驗。在這一篇文裡,心理師則是想從整體的身心狀態視角,來談該如何在生活裡覺察那些會導致自己睡不好的慣性模式,追求的不只是可以睡得好,而是更核心的身心安穩,才是最為根本的調整目標,。
-
「自由書寫的美好之處也就是能引領我們進入內在、發覺心裡最重要、在乎的事,我稱之為那是真實的感覺。然而我們要願意信任、敞開,並且接納,才能夠承接心靈稍來的訊息。」~余欣蓮諮商心理師。在這個課程裡將陪伴你:透過自由書寫澄清自己的想法,抒發情緒;核對生命經驗帶來的影響;
探索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過程;在自由書寫中與直覺連結,也跟創意及有趣連結。 -
文/ 黃馨慧 敘事取向諮商心理師 敘事治療運用在專業人員的督…
-
心理諮商對多數人來說,實在很難想像。有的人說:「那是有病的人才需要」,也有人說「我跟朋友說說就好不需要這麼麻煩」…
我們有些來談者,也經歷過對諮商不解再到從中獲得新的體驗,而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跟看法。他們很樂意分享自身的經驗,給考慮諮商卻猶豫擔心害怕的朋友另一個角度的參考。謝謝他們的願意~
-
一位來談者在諮商一年半後的經驗分享,文中包含為甚麼想要諮商、諮商中的經驗、與諮商師的互動關係、什麼情況下適合諮商,諮商後的體悟與提醒。
-
當壓力出現時,試著先停下來,問問自己:
• 我的身心有多大的彈性去適應這些挑戰?
• 這份工作是否符合我的價值觀與人生方向?
這些提問,或許能幫助我們跳脫一味逃避壓力的慣性,反而將它視為內心的提醒——一種指向深層需求的信號。
壓力事件常是「引爆點」,將過去的傷痛或不安帶回眼前。
我們得要做的是:透過壓力的反應,帶我們回去與過往的創傷經驗和平共處,並且找到恢復身心平衡與活力的方法。 -
明明遭受婚姻暴力是一件痛苦不可容忍的傷害,但當事人往往因為很多其他的原因理由,而選擇忍耐。這篇文分享如何避免婚姻暴力的各種作為,以及如果遇到婚姻暴力時該怎麼辦的自我保護做法。